转变与迭代,精心培养新时期国际传播人才
——记2025年国际经济传播职业生涯规划圆桌会议
5月29日下午,2025年度国际经济传播职业生涯规划圆桌会在诚信楼1314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英语学院主办,由国际传播系、国际财经新闻研究中心承办,旨在帮助英语学院英语专业国际传播方向的同学们进一步开拓视野,加强专业认同,充分发挥师长引领和朋辈互助作用,启发和鼓励大家更积极、有效、系统地规划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活动自2016年开始举办,今年已是第十年,已成为具有贸大特色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品牌活动。
今年的活动邀请到中国一带一路网副总编辑胡平超、经济观察报社办公室主任兼人力资源部主任张洁作为媒体专家嘉宾发表主题讲话,邀请到优秀毕业生代表温斯媛(考研录取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传播专业)、靳若曦(保研录取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传播专业)、许雅茗(录取至香港中文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江南(录取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健康传播专业)、李翊萱(录取伦敦大学学院跨文化传播专业)作为优秀学生嘉宾介绍自身经验。
两位媒体专家分别为同学们带来关于国际传播工作思想引领与素质要求、青年媒体人才职业规划与行业实践的专题介绍。五位学生嘉宾为大家带来考研、保研、深造、就业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成长经验分享。本次会议由英语学院国际传播系主任、国际财经新闻研究中心主任钱晶晶主持,英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冰致感谢辞,并做总结发言。
以“培养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为主题,胡平超老师首先介绍了中国一带一路网在经济信息运营、信息采集报送系统和多语种国际传播方面的建设情况。基于多年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经验,胡老师聚焦我国国际传播工作顶层设计和青年国际传播人才成长路径,重点分享了一带一路网在采访报道、用户服务、智库资讯和国际合作四大类实践中的具体案例。他强调,未来的国际传播人才需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清晰的思辨能力、扎实的双语功底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胡老师强调,同学们要结合时代要求,积极转变思想,跳出某一学科背景或行业固有框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加强自己对前沿科技趋势和复合知识技能的敏感度,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综合实力。
胡平超老师发言
聚焦“锻造强大自学能力,从实践中不断认识自己”,张洁老师分享了作为资深媒体人对当前行业发展和青年成长的深刻洞见。张老师指出,虽然学习成本与毕业去向是大家目前普遍关注的问题,但相比这些现实考量,同学们在校期间对自身长远发展的认知其实更加重要,要拥有辨析“变与不变”“看到的与看不到的”的能力,面对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要厘清“认知”“选择”和“把握”三者间的关系。张老师强调,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核心不仅在于吸收学科知识,更在于锻造强大的自学能力,保持稳定的心性,不断打破和重建认知。张老师建议大家深入行业实践,通过不断探索锚定自身价值,不断提升自己的“交付”能力。张老师鼓励大家正确看待焦虑情绪,让心性在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中迭代,不断成长成熟。
张洁老师发言
随后,五位学生嘉宾依次发言。大家结合自身求学深造、实习实践、求职准备等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成功经验,从考研、保研到留学申请,从行业选择、专业考量到面试技巧,为在场同学带来了贴近实际、关注痛点、富有指导意义的真诚分享。在积极传递有效经验和思路的同时,大家也坦率地回顾了自己走过的弯路,并毫无保留地给出了应对思路与解题方法,不仅提供了详实的经验,更赋予了在场同学积极的奋斗力量。
此外,主持人钱晶晶老师为大家补充分享了来自2025届研究生刘雅琪同学录取至云南省委组织部定向选调的经验和2025届本科生刘馨蔚同学保研至中国科学院大学传播学专业的各类资料,希望能为选择不同职业发展方向的同学们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指导和帮助。
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
在面对面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就职业定位、实习机会、择校规划、标化考试等关注的问题踊跃提问,嘉宾老师和学长们一一仔细回应,从目标学校选择策略到实习“做中学”的感悟,从文书写作的个性化建议到面试时“让自己被看见”的方法,句句真诚,字字干货,气氛热烈而融洽。一个个故事背后,是大家从迷茫到坚定,从彷徨到笃定的成长轨迹。一句句回应之间,则映照出英院人彼此扶持、薪火相传的精神底色。现场时不时响起笑声与掌声,温暖与共鸣洋溢整个会场。
面对面互动
在活动接近尾声时,英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刘冰老师致感谢辞,并进行总结发言:感谢钱晶晶老师十年来的精心策划和组织,感谢专程前来的媒体老师真诚赐教,感谢各位优秀同学的无私分享,感谢到场各位同学积极参与、认真聆听,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增添动能。刘冰老师强调,圆桌会活动为同学们中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切实、系统、有效的帮助,对国际传播事业优秀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刘冰老师致感谢辞并总结发言
至此,2025年国际经济传播职业生涯规划圆桌会圆满结束。今年的活动一如既往,基于前期调研收集的同学们普遍关注的职业发展规划问题,嘉宾老师专业引导,学长学姐倾囊相授,基于我校外向型财经类学科群优势和贸大同学的综合素质特长,重点关注对国际传播、以及整个新闻传播领域未来职业发展感兴趣的同学们,通过与大家面对面交流,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职业发展参考。
活动承办方英语学院国际传播系、国际财经新闻研究中心负责人钱晶晶老师表示,今年是英语学院国际传播职业生涯规划圆桌会举办的第十年,每一年的活动,既是宝贵的思路启发和经验传递,也是积极的精神鼓舞和文化传承,今后将继续秉承服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初心,积极创新,认真思考,从内容到思路,力争不断转变与迭代,为我校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建设工作积极奉献力量。
【延伸阅读:参会同学感想摘编】
这是我第二次参加圆桌会活动。比起去年的我,现在则面临更紧迫的职业规划抉择,在这次活动中,我对自己的专业方向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
胡平超老师从专业媒体人的视角,介绍了传统媒体者从业者应具备的一系列能力,让我深刻认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因未知产生的焦虑应通过不断提升自己来克服。张洁老师更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理解我们目前普遍面临的焦虑,与我们探讨“变与不变”“看见的和看不见的”的问题,告诉我们:“选择比努力重要,但选择的前提是你已经通过实践知道自己要什么”“做了之后才能去选择”“时间会给我们答案”。几位学姐的分享帮助也特别大,对自我目标的清晰定位和有条不紊的规划,都让我受益良多,我会学着像学姐们一样,为更坚定的选择与更积极的自我提升而努力。
总的来说,国际传播圆桌会真的是一个各方面都让大家受益匪浅的活动,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来参加,都能获得不一样的收获,就像师门传业一样,给我们一届届的国际传播人扫除阶段性的迷茫与焦虑,让我们能更明确自身优势与核心目标,找到更好的自己。
——英语学院2022级英语国际传播方向学生车敏怡
周四下午参加了国际经济传播职业生涯规划圆桌会,真的收获特别大!首先要特别感谢钱老师,以及国际传播系和国际财经新闻研究中心的所有老师们精心筹备这次活动,为我们搭建了这么宝贵的交流平台,能和这么多优秀前辈面对面交流,机会真的非常难得。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留学申请经验分享:雅茗学姐和翊萱学姐讲得特别实在,从个人背景准备、申请时间线、材料要点全都拆解得清清楚楚——大三上学期开始准备语言考试和推荐信,个人陈述突出跨文化适应力和专业契合度,推荐信要找真正了解自己的老师写,而不是单纯追求“大牛”老师。听完分享,我明白了申请不是只看成绩,而是怎么把经历和目标串联成完整的故事。这次经验分享,一下子让我对“出国读研”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心里更有底了。除了留学申请,媒体嘉宾和教师嘉宾的分享也让我对国际传播今后的就业方向有了新的认知,比如国际新闻记者、企业出海传播、商业分析等,都是很有前景的赛道。
总之,这次活动我真的特别有收获!再次感谢学院和老师们的用心组织,希望以后还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英语学院2022级英语国际传播方向学生蔡雯伊
这次国际传播职业生涯分享圆桌会真的是一次很难得的学习机会,能够倾听到行业大佬和优秀学长学姐的前沿见解与经验分享,带给我很多启发,也意识到了很多资源其实触手可得,唯一需要的是大胆伸出手和自身持续的努力。
有个小小的建议:希望下次能加大一下宣传力度,让大二的同学们也能尽早明晰方向,早做规划。也再次感谢钱老师的组织!
——英语学院2022级英语-法律双学位专业学生吴悦
首先,很荣幸能有机会参加这次的圆桌会,刚开始我只是抱着随便听听的态度去参加,没想到受益匪浅。
张洁老师的分享真的非常开阔眼界,让我明白:在这个时代,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网络世界中,信息良莠不齐,我们应该学会选择权威可信的信息,而不是基于不知道真假的消息陷入无谓的焦虑,这些话给我了很大鼓舞。确实,拥抱变化,大胆探索,才是应对未来各种不确定因素的良药。各位学姐的分享也如一场及时雨,给我减轻了不少压力。虽然我的专业是商务英语,但很多建议对我来说都非常有帮助。比如温学姐建议在准备考研时应尽量屏蔽外界过量信息,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更坚定了自己复习的节奏和决心。其他学姐的分享也非常有意思,方式和内容虽然不太一样,但是都是满满的干货,收获了许多乐趣,也看到了更多未来的可能。
很感谢有这样一次学习机会,能让我们与优秀的老师以及学姐面对面交流,聆听他们宝贵的经验。
——英语学院2022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阿丽米热
此次钱老师组织的圆桌会,汇聚了两位业界专家与五位优秀学姐的智慧与经验,令我受益匪浅,对未来的职业与学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胡平超老师强调了全球化传播人才的核心能力需求:扎实的双语功底、跨文化沟通能力、对国际形势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全媒体技术运用能力。张洁老师则点明了“选择”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在时代变化中认清方向,通过实践明确目标,并强调了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的持久价值。五位学姐的升学路径分享十分详细,特别有参考价值:无论是温斯媛学姐强调的考研策略,靳若曦学姐分享的详尽的保研流程与材料准备重点,还是许雅茗、江南、李翊萱学姐各自不同的海外申请经验,都为我描绘了未来多元的发展方向。学姐们作为升学的“过来人”,教会我们要尽早规划,专注目标,提升核心竞争力,并保持开放心态允许试错。
回顾整场活动,张洁老师有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May you want what you need”。作为一名力图拥有英语、法律、国际传播复合学科背景的学生,这次活动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夯实专业基础、积极投身实践的重要性,我将继续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培养稳定的内核与心态,基于个人特质,审慎地做出人生职业规划。
——英语学院2022级英语-法律双学位专业学生杨婕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