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院国际商务英语研究所成功举办“全球本土化的多学科视角”学术沙龙

】 【】 【

英语学院国际商务英语研究所于2011年6月2日下午3:00-5:00在诚信楼1412会议室举办了题为“全球本土化的多学科视角”的学术沙龙。发言的嘉宾共有四位:经济贸易学院电信信息与传媒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龚炯、公共管理学院文化与休闲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吴承忠、英语学院院长助理江春以及英语学院商务英语系副主任史兴松。本次学术沙龙由国际商务英语研究所副所长冯捷蕴主持。出席活动的有来自英语学院和其他学院的教师和研究生几十人。

 

 

虽然四位学者的学科背景大不相同,但是大家都围绕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来自经贸院龚炯博士的发言题为“全球化和本土化”。龚博士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基于市场的本土化、基于品牌的本土化、基于中国的国际化以及本土化的公司。龚博士尤其提到了中国汽车销量第一的五菱公司案例。由于五菱具有低成本、高价值的特点,上汽通用五菱已经和通用汽车开展合作,正在把中国独特的技术推向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龚老师还提出全球化和本土化界限日趋模糊,这有可能会影响到中国本土的产业政策和本土创新。是需要制定民族主义的产业政策还是反垄断的竞争政策呢?这个开放式的问题值得大家思考。


        来自公管学院吴承忠博士的发言题为:“文化与休闲研究中的全球本土化视角”。西方的研究主要是追溯了欧洲和美洲休闲文化的发展历程,且研究角度有多向性的特点。其中强调对历史时期详细统计材料的使用是研究方法上的一大特点。相比之下,我国休闲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且存在三方面问题:1、理论著作的缺乏;2、中国古代传统休闲文化研究价值的忽略;3、中国古代休闲地理的系统研究还未真正开始。吴老师的研究主要采取恢复休闲地的基本空间格局—分析空间特征—总结影响因素和规律的研究思路,来分析北京明清各区域的休闲地分布问题,如明清北京皇家狩猎地、行宫与皇家园林的空间分布与变迁、风景游赏地的空间分布与变迁、游览型寺庙的空间分布与变迁等。该研究对北京当代旅游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英语学院江春老师的发言题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广告与中国价值观和身份认同变化研究”。该研究指出,尽管中国广告集体反映了社会变迁并建构了社会现实,却很少有系统的研究探讨中国广告中的符号变化。江老师采用批评隐喻分析法,对来自1980年代、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300个广告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当代中国不同历史阶段和各个时代广告之间的整体关系。江老师的研究不仅让外国人更加了解当代中国的变迁,同时也让国人通过广告这一独特视窗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刚刚过去的时代和社会。

        英语学院史兴松老师的发言题为:“驻外商务人员跨文化适应研究”。史老师首先指出,虽然西方对于外派人员的跨文化适应研究很多,但他们主要是关注西方的问题。中国这方面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该研究主要确定了两个研究问题:1. 跨文化适应与驻外商务人士的工作表现是否存在关联?2. 何种因素与驻外商务人士的跨文化适应相关? 该研究从多方面探讨了影响驻外商务人士跨文化适应的主要环境及自身因素。其研究成果对于为驻外商务人员和相关跨国经营机构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必将引起各方对驻外商务人员跨文化适应问题的重视和进一步探讨。

 
        四位嘉宾发言结束后,参加沙龙的老师同学与发言嘉宾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讨论问题包括对于五菱汽车研究的意义及其开展路径,如何运用统计学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如何尽量减少研究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本次学术沙龙的成功举办是一个跨学科对话的有益尝试。无论是学术领域还是实践层面,都需要全球本土化的视角,提高中国学者的自我意识。我们既要了解全球尤其是西方的趋势,同时又需要具有独立和批判精神,发展本土特色的学术和实践!


         期待着本次学术沙龙能够引发更多更深入的跨学科讨论和交流!

 

英语学院国际商务英语研究所

2011.6.4

 


 


 


 


 


 

招生培训

热点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