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晶晶老师带领硕士生同学参加 美国使馆“人工智能的道德与安全”学术讲座

】 【】 【

       2018年11月13日晚,在我院国际财经新闻研究中心主任、语言文学系副系主任钱晶晶老师的带领下,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同学张菡芝、许婉然赴安家楼美国大使馆的北京美国中心,参加题为“人工智能的道德与安全”的主题学术讲座。
       主讲人Thomas Dietterich教授为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杰出教授,美国机器学习的先驱型研究学者,发表了200多篇研究论文,曾任人工智能促进协会(AAAI)、国际机器学习协会的前主席。现场人头攒动,有二百多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参会者共同聆听了此次讲座。
       首先,美国大使馆环境与科技处工作人员强调了人工智能(AI)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给日常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引出Dietterich教授对人工智能的深入探讨。
 

 

图一:讲座开场前场景


       Dietterich教授首先明确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他认为,AI绝不像好莱坞电影中所展示的“人形机器人”,而是“能让人类生活更智能的科技应用”,比如现在的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工业机械臂乃至我们非常熟悉的搜索引擎、视频通话、智能翻译以及最具争议性的、能精确打击的军事系统。
       紧接着,教授开始详细解读人工智能的三个方面——编程、机器学习和AI优化,并带领大家思考一个核心问题,即“在人工智能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我们怎样才能信任它并对结果感到满意?” Dietterich教授认为,任何程序都不可能完美无缺,系统性的错误无可避免。作为人工智能的创造者,我们必须明白,要将所有情况都考虑清楚,并给出机器准确无误的指令,这是极其困难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也是如此。编程者和机器学习都倚赖大数据,而数据在很多时候带有偏见性,很难保证机器学习的客观性、全面性及准确性。种种缺憾都会导致人工智能提供给人类的所谓“最优解”具有局限性。
       Dietterich教授认为,这种局限性在一般领域无伤大雅,但一旦涉及到与人类情感、道德等相关的复杂问题,就变得非常难以忽视。比如一辆自动驾驶汽车的车主注意到路旁一位女士正遭受危险,如果由人来操控,其大概率会停车帮助对方,但AI却会沿预定线路继续行驶——因为机器没有人类情感,更谈不上道德与共情。这个例子形象地说明了深入研究人工智能道德与安全的必要性。
       Dietterich教授还介绍,目前,针对人工智能系统的局限,已经开发出了AI监管者系统(AI Guardian)并投入使用。尽管人工智能仍有许多不足,但使用AI在当下非常必要,AI的相对客观性可以遏制赛博袭击并预防金融诈骗。另外,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现代社会,AI一定能辅助人类的生产生活。
       可以确定的一点是,人类对于已开发出的人工智能系统具有绝对控制权。虽然已经开发出Alpha Go等优秀的范例,但对AI的“教育”没有止境,人工智能还需要在更多领域被深入探讨,其根据程序作出的“优化”判断依然需要人类的进一步甄别。因此,Dietterich教授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我们不必过于担心失业危机的再临,而是应当积极接受相关的教育,在人际沟通等领域不断深耕,发现更多时代机遇。

 

图二:我院师生与Dietterich教授和使馆文化专员合影留念


       讲座开始前,我院张菡芝、许婉然同学作为使馆学生实习记者,对Dietterich教授进行了专访.此次讲座活动是同学们参加美国大使馆学生记者项目(Student Journalist Program)的重要学习和实践内容。在钱晶晶老师的推动和介绍下,我院与美国大使馆新闻文化处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学生记者项目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去年,我院2015级英语财经新闻专业的谭心阳、李嘉凡等5位同学也积极参与到该项目中。
       这个项目让来自英语学院的同学从学校课堂走向采编前线,在国际知名学者生动的讲授和指导中,加深了对人工智能技术和自身专业发展的理解,对培养专业化的国际财经新闻记者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获益颇多。


 

招生培训

热点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