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60周年 英语学院人物专访——史天陆教授

来源: 时间:2011-09-19 作者:

对外经济贸易大校校庆60周年前夕,英语学院派出专门记者队伍特对二十名人物进行专访。他们或曾任学校领导、学院领导、知名教授、或是现任领导、校友,相信他们的故事一定会使你我更好地了解学校、学院的发展历程,也一定会激起你我对现在和未来贸大发展的深深思考......


校庆60周年 英语学院人物专访
     史天陆教授——执着的学者,赤子的情怀



    挺拔的身姿,坚定的目光和沉稳的气质,一举一动之间尽显大家风范,这便是史天陆教授带给别人的感觉——坚定、执着。


史教授早年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前身——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外语系英语翻译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这位在教育界默默耕耘数十年的教授,多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学校的英语教学做出了长远的贡献。他主编的《西方报刊国际经贸文章选读》于1992年获得经贸部优秀教材奖,并定为全国对外经贸院校统一使用教材;他的论文《西方报刊经贸文章的内容构成与语言特点》于1997年在日本东京经济大学学刊发表;2000年由他主编的《西方报刊经贸知识选读》定为国家自学高考指定教材。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他还曾担任商务英语教研室主任,对外经贸应用英语研究所所长以及政协北京市朝阳区委员。



“上大学也是革命工作”



1955年,怀着对大学美好向往的史天陆教授,经保送考入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开始了与英语的不解之缘。对于组织的安排,史教授怀着革命的热情,欣然接受。那时新中国的对外贸易刚刚起步,正急需优秀的外贸人才。史教授和一批优秀的高中毕业生,积极响应祖国的号召,投入到了对外经贸的大军之中。


“那时,上大学也是一种革命工作。”史天陆教授笑着说,“苏联建国初期,他们的外贸工作者突破西方列强的经济封锁做出了出色的贡献。苏联主管外贸的国家领导人阿•伊•米高扬曾说过‘对外贸易工作者是祖国最优秀的儿女’。那时新中国对外贸易所面临的挑战和任务与苏联的情况很相似,这句褒扬和鼓励的言辞也激发了我们这批学生的革命热情和学习热情。”


当时,中学的英语教育仍然比较落后,上大学后一切都需从头开始。这其中的辛苦,不言自明。而史教授却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我们都有着为了祖国而学习的念头,很少考虑将来对自己有什么回报。”



“大学生活是紧张而愉快的”



作为一个不到18岁的大学生,史天陆教授严格要求自己,在大学生活中勤奋学习,并最终以全优的成绩毕业。而对此,史教授深深感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培养和关怀。多年来,他始终难以忘怀在大学期间,给予他无私帮助的教师们。“他们都是学识渊博、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如:余和鸾、金保赤和余绍光教授。他们工作认真、负责,耐心地指导我们的学业,为我们打下了扎实的英语基础。”


在校期间,史教授还积极参加下乡劳动,春种秋收。在他的眼里,下乡劳动不仅仅是对体力和意志的锻炼,也是了解社会和密切同学关系的机会。“下乡活动是别有一番乐趣的,大家在一起劳动,一起吃住,交流也更多了。”史天陆教授回忆道,“那时候这是每年经常性的活动,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作为身处北京的大学生,史天陆教授还参加过由毛泽东主席检阅的“十•一”国庆活动。对他以及所有参加此活动的学生来说,排练虽然辛苦,但却充满了兴奋和愉悦。



“工作,要实事求是”



踏实、严谨、实事求是,这就是史天陆教授在工作中一贯坚持的准则。


1959年大学以全优成绩毕业的史教授,欣然接受组织的安排,毅然决然地投入到祖国的教育事业中。最初,史教授被分配到预科教学,主要教授基础英语并兼任班主任,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主要的困难并不是专业教学方面,而是在学生的思想工作上。为此,他经常请教其他老师,逐渐在思想工作上有了一定经验,这也为他后来的教学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预科教学三年后,史天陆教授转到本科教学工作。这期间,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进修,提高了专业教学水平。“学校一直都是很注重青年教师的进修的,我们也一心想提高水平,把工作做好。”


在教学的同时,史天陆教授也努力做好科研工作。他认为,“写论文,编书都要实事求是,要具有创新意识,要有自己的观点。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厚积薄发,才有可能将认识升华,提炼出来几许真知灼见。这不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是智力密集型的事业。”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工作。”



史天陆教授是一位深受民族文化熏陶的学者,强烈的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给了他不懈的动力。1979年,他被经贸部和学校派遣去菲律宾马尼拉为联合国第五届贸易和发展大会做同声传译译员。对于只接受过短期同传培训的他来说,这次的任务压力很大,不但需要扎实的英语基础,而且要有丰富的经验。但他毅然扛住压力,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


1981年,学校选派他留学美国旧金山大学研修MBA硕士课程。一年后,他成绩优异,却放弃了攻读学位的机会,按时回国。他认为,自己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的,在祖国,作为社会的主人,自己的主宰,是有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的,而祖国所给予的远胜于自己所奉献的。


而后,在1988年,他赴加拿大圣玛丽大学访问并任讲座教授,为该校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开出授予学分的课程一门,题为“中国经济—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吸收外资”,获得了商学院经济系和与课学生的高度评价,在学生课程评分中达到4.5的高分(5分为满分)。1996年,他赴日本东京经济大学任客座教授,开出了“中国的对外经贸及其政策”和“中国的社会概况”两门用英语讲授的课程,受到广泛好评。得到国际学术界的认可,这对中国学者来说,是一种荣耀。而他以谦虚、踏实的作风,让这些荣耀化为了今后更加努力的动力源泉。



“经贸大学,就是为中国的经济贸易事业服务的”



这些年来,史天陆教授始终认为对外经贸大学的英语教学应该以服务对外经济贸易事业为目标,在教学中应突出为对外经贸工作服务、学以致用的特点;在夯实基础英语的基础上要集中主要力量,搞好专业课程——商务英语的教学;在科研上,一方面要不断总结经验,编写出高水平的各种商英教材,另一方面,要以现代语言学理论对商务英语进行剖析研究,并用以指导教学。


“经贸大学,是为中国的经贸事业服务的大学,这是我们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方面,我们有基础,有师资,更有难以割弃的传统,在竞争上我们是有优势的。”


作为一名学者,史天陆教授始终关注着当今经贸应用英语的发展方向,把眼光投向社会、投向未来,深切地关注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据悉,《西方报刊经贸文章选读(第四版)》——史天陆教授近年来的第二部新作,即将出版。


几经寒暑,几番春秋,如今在教育事业上辛勤耕耘的史天陆教授早已桃李满天下。而他,却始终秉承一颗赤子之心,不忘学校,不忘祖国,更不忘他肩上一直背负着的使命,将对英语的研究事业与报效祖国、回报学校始终相连,为我国的经贸英语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