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关于学术写作的人称

王彦


       学术写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式、客观、不带个人色彩。学术写作实践一直以来也遵循这个要求,比如尽量减少或不使用第一人称;在不得不提作者自己的时候,也用第三人称名词来代替,如“笔者”(the author)。但近年来国际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出现了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发出作者的声音。而这一变化尚未在国内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术论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以下九类功能:陈述目的、表明观点、陈述研究过程、表明结果或发现、陈述结论、表明建议、表示共享知识或目标信念、表明强调或引起读者注意、引导读者。研究表明,国内期刊论文中使用第一人称的总体比例远远低于国际期刊论文;国外学者较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来“陈述研究过程”从而来突显自己研究的重要性,而国内学者则更多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来“引导读者”;国外学者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单数的频率明显高于国内学者,而第一人称代词复数的使用频率却远远低于国内学者。

       关于这种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释。比如,很多国内学者受传统论文写作规则的影响,大都认为学术写作应该避免作者的主观介入,大部分论文写作课程及教材也强调采用第三人称来代替第一人称以保持学术语篇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亚洲集体主义文化的影响可能也是第一人称代词复数使用较多的原因。国外学者倾向于强调自己,推销自己的学术论文;而国内学者往往对自己学术写作者的身份不确信,避免突显自己,比如经常在没有合作者的情况下使用“我们”而不是“我”。因此,理直气壮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是走向国际发表的重要一步。

       其实,第一人称代词在学术写作刚刚起步的时候使用频率是较高的;后来由于科学的发展,学术研究的客观性受到更多重视,因此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逐渐减少;现在随着跨学科研究的迅速发展及学术论文数量的急剧增多,论文作者希望同行与读者尽可能认可自己的观点并保留商榷的空间,仅仅使用第三人称和客观语气已经不能有效地推销自己了。这种演变并非走回了老路,而是时代变迁导致了新的写作目的的出现。

       任何一种文体都不会一成不变,学术写作的语言、结构、内容等特点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现代学术语篇不仅要客观地展示研究成果,还要让研究得到包括同行、编辑和其他读者的赞同,而第一人称代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国内学术论文的写作应逐渐与国际趋势和标准接轨,才能促进国内学者的国际发表。

Remember: Most international journals nowadays encourage a clear authorial voice and clear acknowledgment of first-person agency when this applies.